1.儿媳妇的哭丧歌词

哭嫁歌介绍_哭嫁歌歌词翻译

按理新娘子出嫁自然全家欢喜,理应开开心心含笑话别才对。可是按照习俗,姑娘在出嫁前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个月,直哭得声音嘶哑仍不停哭。

哭嫁由来其一:

哭嫁的风俗,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作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大约就是后来长盛不衰的哭嫁风俗的滥觞了。

这种风俗,直至清末还盛行于四川农村中,随地区变化而大同小异。解放前,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没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

旧时宣讲故事中,有花轿临门,父亲强令哭《迎风骂媒歌》的情节,可知哭嫁是有歌词的,带有表演性质,原是用来渲染气氛,以悲衬喜;不过,因为婚姻是包办的,真哭真骂的也不会少。

哭嫁由来 其二:

哭嫁习俗源于原始时代的掠夺婚(即抢婚)。面对武力和,女人没有别的选择,哭是惟一的反抗。从此以后,哭与嫁便结下不解之缘,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形成后世的哭嫁习俗。

在中国,汉族、土家族、藏族、苗族、畲族、彝族、壮族、哈萨克族、闽西客家、桑植白族、黔西北仡佬族和黑河俄罗斯族等民族都有哭嫁习俗。据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记载,这一风俗各地名称不同,或叫“哭出婚”,或称“哭嫁囡”,或称“哭轿”。有的地方,母亲、女伴等也陪哭,边哭边唱《哭嫁歌》。歌的内容因人而异,有世代传承,也有触景伤情或发泄不满,而这些《哭嫁歌》已成为我国民歌的一种别致样式。潮安县凤凰山畲族,就至今仍保留有《阿姐欲嫁目汁流》的歌谣。

儿媳妇的哭丧歌词

“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

哭嫁的风俗,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作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大约就是后来长盛不衰的哭嫁风俗的滥觞了。

这种风俗,直至清末还盛行四川农村中,上世纪80年代末期四川北部山区汉族聚居地还残留哭嫁习俗。

哭嫁原由

1.伤离别,念亲恩

新娘通过哭嫁,以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亲友难舍难分之情,具有孝、义的价值。即将远嫁他方,新娘首先想到的是离别亲人,依依难舍之情油然而生。因为要离别,平日不曾给予过多关注的亲情,此刻历历凸现。回顾往事,新娘悲从中来,用哭泣的歌声表达对闺门生活的不舍,对父母恩情的感念。十月怀胎的辛苦、养护的艰辛,件件往事、点点细节都浸润着父母的深情,做女儿的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内心深处溢出。

由于母亲对女儿的恩爱最深,所以这时候新嫁娘想得最多的是母亲:“天上星多月不明,爹娘为我费苦心”,“勤耕苦种费尽心,娘的恩情说不完,一教女儿学煮饭,二教女儿学结麻,三教女儿学背柴,四教女儿学挑花,五教女儿学写字”,“你把女儿养成人,你把女儿白抱了,你把女儿白背了”,都表现了母亲千辛万苦把女儿养大成人而女儿无法报答、又伤心又惭愧的感情。土家姑娘在出嫁前,哭得越狠,越会哭,就表明越孝顺父母。

在哭父母的同时,土家姑娘还要哭亲友、哭姊妹,这种哭表示对亲友姊妹的难舍难分之情,哭得越厉害,表示亲友姊妹间的情义越深。

2.换身份,忧前途

婚嫁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其主要功能是将女性从女儿转换成媳妇。女儿和媳妇是两种全然不同的角色,其间呈现出一种断裂:一方面,新娘要告别女儿角色,因而内心充满了对往日生活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新娘要开始履行陌生的媳妇职责,因而恐惧万分。所以,新娘必须通过某种途径脱离原来的角色,进入新的角色。这种角色的突变必然会对女性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她们需要通过某种途径消除紧张,“哭嫁歌”正好为其提供了一个合法有效的途径。女性在哭嫁仪式中被赋予话语权,她们借此权利,通过情感宣泄,卸掉角色转换时的情感压力、重负,告别旧的女儿角色,为接受新的角色作心理准备。

“哭嫁歌”还体现了新娘不愿离开父母家人、“千金贵女未做饱”的恋家心理。虽然作为一个女儿家在家中的地位没有男性高,不如兄弟重要,但也总是生活在母亲的庇护之下,相比做媳妇的处境要优越得多,故此无形之中就有了对比:“我在娘家是贵人,六月太阳我没晒,七月行雨我没淋;我到婆家变,六月太阳天天晒,七月行雨我要淋”,进而发出了“这样的日子怎么过,这样的日子怎么挨”的哀叹。这种对娘家的留恋,对婆家的恐惧,可以说是女性哭嫁时的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也是“哭嫁歌”贯穿始终的主旋律。

3.怨婚姻,骂媒人

那么又是谁把自己送进这火坑的呢?是花言巧语的媒人。新嫁娘不能不生出对媒人的诅咒和对父母的埋怨。哭嫁歌中的“骂媒人”部分与前面哭亲别友的缠绵难舍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对照,痛快淋漓,战斗性极强。新嫁娘把扼杀自己幸福自由的满腔怒火,此时化成为对媒人的最怨毒的诅咒:“对门坡上栽斗子,背时媒人死独子;对门山上种韭菜,背时媒人绝九代。”还辛辣地揭露了媒人花言巧语的欺骗和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如“你男家吃女家走,男家讲女长得好,女家吹男乖又巧”,“你骗我到公婆家,变成人家牛和马,人家动手就来打,打了骂了不解恨。”此外,还有对父母为钱势所动,不顾女儿幸福的埋怨:“背时媒人的话啊,像蜜糖甜坏了你们的心,像黑布蒙住了你们的眼睛,糊糊涂涂定下冤家亲;铁心肠的爹啊,铁心肠的娘啊,你逼着活人跳进了死人坑”,“六月太阳晒不死,三姊四妹赛死人,你们真是狠心呀,硬把生女赶出门。”

不愿离开父母、担心未来的新娘把一切的不幸归结到婚姻上,她们怨婚姻不自主,唱出了反抗之声,道出土家妇女无可奈何的悲凉之情。“哭嫁歌”中并没有很多直接指斥封建婚姻制度的歌,这是当时妇女不可能达到的认识高度。她们也不愿意直接指责自己的亲生父母,于是,她们把怨恨的情感倾泻在婚姻的直接促成人、婚姻制度的代表“媒人”身上,言词犀利又不失民间诙谐。

4.不平等,怨命运

哭嫁歌还发泄了男女在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表现女性在丧失了经济地位和权利后的失望痛苦与不满心情。随着父权制、私有制的产生,女性逐渐失去了财产继承权,失去了传递氏族香火的权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妇女地位卑贱低下,逐渐使女性沦落为男性的附庸,乃至成为男性的“财产”,女性便被无情地排斥于家族之外,与家族利益无关了。一个土家弱女子,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无力抗争,只有充分利用哭嫁这种合法机会来进行情感宣泄、诅咒和强烈控诉。因此,就有了新娘的哭诉:“如果我是男儿身,家里种种都有份,神龛写字也有名;如今成了女儿家,爹娘把我赶出门,一夜成了外乡人。”在这种封建礼教制度的束缚下,女性失去了一个普通人应有的基本权利,她的命运受人摆布,任人宰割。对于这种自己无力改变的命运,新娘在哭嫁之际利用了这个“合法”时机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因此,哭嫁也是对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谴责。

哭歌凤冈境内流行甚早见于婚嫁丧葬事务般由扮哭哭嫁歌、哭丧歌孝歌三种

、哭稼歌前县境农村姑娘嫁都要辈、哥嫂、姐妹媒哭种哭真哭倾诉情种形式种歌谣坐哭站哭两种毛巾蒙面哭声优美娓娓道

 哭娘:

水源树根我娘亲

 哺养忘娘恩

 梨白花养冤家

 升起五色云外

 姑娘嫁前晚()姑娘腔哭内容俗称声

娘陪哭:

 我幺我声我流泪

 世道兴起走金钱再嫁

哭爹:

 高梁杆节节青哭声爹泪盈盈

 爹抚养忘爹恩情

 仙桃花结仙爹花银钱我

 竹篮打水场空我爹辛劳空养我

哭哥:

 哥我同根死贵贱同命

 贱妹嫁门哥家孝娘亲

 妹要离娘往家事要忙

 妹妹驾彩云接哥

 

哭嫂:

 柑花叶叶青哭声嫂嫂妹伤

 嫂嫂情义比山高妹记牢

 石烧火火燃我嫂嫂太耐烦

 双孝敬膝侄教管

 爹娘根树树全靠护理

嫂陪哭:

 我妹呀我乖姑嫂再要

 姑嫂焦悴眼泪汪汪滚腮

哭姐:

 我姐呀我姐要看

 经帮助哥嫂众亲夸美德

 我妹别家三两难程

 要经看我阳雀山名声

 

姐陪哭:

 树喜雀叫喳喳我妹今要离家

 婆家夫妻睦夸

 姐妹同命同胞同奶离

 姐妹间往要娘家同路行

哭媒:

 做媒真恶秧鸡脚杆抱鸡壳

 踩断门前石板路厚起脸皮媒说

 坛栽花冤曲死媒说说真

 坑害几良家二世变牛田耕

 媒想鞋穿穿起鞋滚岩坎

 摔死路埋野狗咬破烂肝

 

媒哭:

 背砍脑壳嘴巴莫要恶

 背莫要凶要媒找公

 雷雨媒亲

 河桥媒婆

二、哭丧歌:农村凡逝世都兴哭哭象已故父母伯父母家族及亲友辈

  哭亡母(俗称五更调):

 更点佛堂想起亲我娘

 我娘怀我十月磨我娘脸皮黄

 吃茶吃饭滋味夜难眠光

 父母恩难报吃斋念佛报爹娘

 二更二点佛堂想起亲我娘

 我娘房我盆血水浸衣裳

 奔娘奔死隔阎王纸张

 父母恩难报吃斋念佛报爹娘

 三更三点佛堂想起亲我娘

 我娘哺我三五岁筹钱送我堂

 寒冬腊月怕我冷千针万线缝衣裳

 父母恩难报吃斋念佛报爹娘

 四更四点佛堂想起亲我娘

 我娘哺我二十岁杀猪宰羊娶妻房

 娶贤妻嫁夫婿强

 夫妻说夫妻娘丢冷空房

 父母恩难报吃斋念佛报爹娘

 五更五点佛堂想起亲我娘

 我娘劳碌辈费肠

 操劳度病医治卧床

 父母恩难报吃斋念佛报爹娘

哭亡父:

 月月我父病昏

 二月二月八我父病脚麻

 三月清明我父病昏沉沉

 四月栽早秧我父亲找药

 都说仙丹我仙丹找

 谁知仙丹治病我父命

 黄泉路慢慢行怜我父亡

 五月端阳近邻团转帮忙

 帮忙砍根槐树身树桠两边排

 树桠用煮茶板树身用做棺材

 棺材前脚灯棺材亡

 昨接糖包今接纸挑

 三吃阳间饭午望乡台

 望乡台望望满堂哭哀哀

 哭肝肠断阎王肯放

 

三、孝歌(孝哭):

清明起雾沉沉拿起柴刀进竹林

 竹砍二根细竹砍林

 青篾划起十二匹黄篾划起十二双

 前紧紧捆坡坡稳

 近邻团转三百三我父亲送山

 行礼作揖近邻力

 家事我情力气

 

扶丧孝歌:

领:先举斧发丧 众:满堂哭断肠

 领:众亲幼齐用力 众:爆竹锣鼓齐助威

 领:抬抬帮帮 众:喊起号坝场

 领:右边立木莫要挨 众:左边路险要稳踩

 前领:平坦路闪应:前脚步紧跟

 前领:送亡赴阎台应:三山五岳同悲哀

 合:黄泉路慢慢世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