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散空愁暮_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什么节日
1.关于端午节的诗歌
2.曲终人散一惆怅,回首江山非故乡。 万事浮云过寥廓,且醉杯中琥珀薄。这四句诗什么意思?
3.曲终人散,曲终人未散,曲未终人已散的含义是什么?关于感情方面的
4.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重逢是什么意思
5.曲终人散空愁暮,繁花落尽终成空是什么意思
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这句诗是人们口口相传后形成的。并没有具体的作者、出处。
译文:一曲终了,人们未必都会散去。有缘分的话,自然再会相逢。
其中,“曲终人散”这个词,最早是在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中演绎出来的。原句意思指的是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后来“曲终人散”开始在古代诗文中频频出现,指分离、世事变化或寂寥的情绪。如唐·刘禹锡的《竞渡曲》: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宋·李远的《仆久客钱塘有吹笛月下者同旅闻之凄然皆有归》:曲终人散一惆怅,回首江山非故乡。
而这句“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是对原本诗意的颠覆释义,表达的是和原意完全相反的比较积极乐观的意境:即便可能分离,但仍旧积极面对心态。只要怀有期盼,就能够再度重逢。
扩展资料
“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相逢”也是刚上映的万万没想到西游篇中设计的经典台词。
根据句义,跳出剧情,也理解可以为:**虽然已经落幕了,但是只要观众还支持万万没想到,还对此抱有期待和情感,万万没想到就能继续发展下去,带来新的作品和观众再次见面。
关于端午节的诗歌
1. 古代的诗词,有关曲终人散的
1,《省试湘灵鼓瑟》唐代: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白话文释义: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2,《琵琶行》唐代:白居易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话文释义: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3,《生查子·含羞整翠鬟》宋代:欧阳修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
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白话文释义:似娇还羞抿了抿秀发乌鬟,笑靥盈盈秋波流转频频顾盼。玉手纤指轻弹,筝声婉转欢快,琴弦飞荡回旋,似春莺传情,低语交欢。曲终人去,宛如飞云飘逸,只留下娇柔的身影。春梦已断不知何处寻觅。庭院深深,锁住的是寂寞和黄昏,还有那阵阵凄雨敲打芭蕉声。
4,《闻笛》唐代: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白话文释义:是谁在美丽的楼阁上吹笛子?悦耳的笛声随着轻风断断续续传来。当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上阻遏来往的浮云。当笛声清和时,就像随着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来。笛声优美,就像当年桓伊随兴所至为王徽之奏的三首曲子;而曲调的优雅更让人想起马融的笛赋中所用的词句。一曲吹毕,不知道吹奏的人是否还在画楼上,而那嘹亮的笛声却好像还飘荡在空中,久久淡散。
5,《江城子·江景》宋代: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白话文释义: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
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2. 关于曲终人散的诗句 、词语临江仙 姚述尧2 忆昨曾将明使指,轺车踏遍东城。
重来游戏拥双旌。江山皆故部,英俊尽门生。
杖策翩然归去也,送行满坐簪缨。尊前雨泪不胜情。
曲终人散后,江上数峰青。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3. 曲终人散全文是什么出 处
唐代诗人钱起进士试,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后演绎为曲终人散。
意为,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4. 有没有跟曲终人散有关的诗句卅五、八声甘州
·早春图
叹二月寒风刺忠骨,
初春何太冷?
曲终人未散,
泪已洒遍,
十里长亭。
日日多少思念,
今宵忽梦醒。
梦中告诉我,
不要再等。
望尽天涯路远,
今何人相伴?
泰山极顶。
红日照千秋,
碧波荡万顷。
蹈海英雄今安在?
早已把热血洒秦岭。
只留下:
他的笑貌,
他的音容。
5. 《曲终人散》散文我终于知道,爱情也是有温度的,就像那一树一树的梨花开,含羞带语,仿佛,你与我静静地立于枝头,款款对视,温颜软语,情话翩翩,其实,我一直都那样的渴望且不舍。——依依
爱如空气,我们每天都在呼吸,很难想像没有爱的世界会怎样,一定会是一片的荒芜,百无生机。人活在世上或是被别人爱着,或者是深爱着一个人,这样才不枉来世上一趟。
我最羡慕从一而终的爱情,那是爱情中的最高境界。在这个车水马龙,瞬息万变的社会如能找到这样的爱情,简直是上天的厚爱,人间的极品,大多数的人们,已被生活的欲望冲昏了头脑,不再相信海誓山盟,海枯石烂,确切的说这些誓言让人无法再轻言相信。在赶不上变化的年代,爱情也变得越来越浮躁,没有人能静下心来好好的谈一场恋爱。满眼的票子,房子,车子,这似乎成了决定爱情的砝码,爱情的味道变了,爱情的规则也变了。
爱到曲终人散,似乎成了现代人可望不可及的珍藏,谁不希望有一个贴心的爱人,相伴到老;谁不希望有一份爱情从始而终,谁不希望有一个人陪伴你慢慢变老。
可是这个年代的爱情竟然变成了快餐,你方爱罢,我登场,爱情变的超乎寻常的快,换爱情就好像再换一件新衣服,是好是坏,只有当事人最清楚,爱情越来越淡了,到最后想去爱一个人,都没有了 *** ,爱情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一生只要一次刻骨铭心的就可以了,爱到天荒地老似童话故事般的绚烂,那种痛是一种浪漫,那种幸福感一生都不会用完。我们期待着,等待着,一个爱情的神话到来。
有时候,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内心种下一棵私密的小树,随着爱情它日益增长,小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是爱的见证,每次相思的时候,它就会长一片小小的叶子。我终于知道,爱情也是有温度的,就像那一树一树的梨花开,含羞带语,仿佛,你与我静静地立于枝头,款款对视,温颜软语,情话翩翩,其实,我一直都那样的渴望且不舍。
爱到曲终人散,似乎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弥漫在眼前,那是心底的渴望与期许,或许我们短短的一生,不可能经历这么多的感情,但是每个人都盼望有一份爱情永远不老,有一个爱自己的人终身相伴,那是何等的幸福与美满。
6. 曲终人散的含义发音 qǔ zhōng rén sàn
出 处
唐代诗人钱起进士试,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后演绎为曲终人散。
意为,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
万事万物都有消亡的一刻 曲子停息了。人也就都散了。或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
筵席。大凡情人吵架,吵到一定激烈程度,必有人提出分手。最先提出分手的,往往是自尊心极强的一方,因为惧怕对方先于自己提出,失了脸面,抢先一步做了恶人,即使日后背负骂名,也在所不惜。两个人若有感情可言,不久之后可能愈合,愈合之后再吵,再分,循环往复,吵到最后,一切便难以定论。 君知,天下原本没有不散的筵席,如你与某位爱过的人,纵然之前相爱,最后难免一场空。
7. “曲终人未散”出自哪首诗词,全部的句子是什么出自古诗三百首的《八声甘州 ·早春图 》,作者白玉
八声甘州 ·早春图 原文如下:
叹二月寒风刺忠骨,
初春何太冷?
曲终人未散,
泪已洒遍,
十里长亭。
日日多少思念,
今宵忽梦醒。
梦中告诉我,
不要再等。
望尽天涯路远,
今何人相伴?
泰山极顶。
红日照千秋,
碧波荡万顷。
蹈海英雄今安在?
早已把热血洒秦岭。
只留下:
他的笑貌,
他的音容。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怀旧诗,描写的是初春时节,诗人登顶泰山,怀念以前血战沙场的将士,虽然他们已然不在,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仍然留在诗人心中,徒留诗人无限感伤,怀念。
8. 曲终人散是什么意思“曲终人散”的意思: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有消亡的一刻,曲子停息了。人也就都散了。或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曲终人散,读音:[qǔ zhōng rén sàn]
出处:唐代诗人钱起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后演绎为曲终人散。
原文: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造句:
1、若,人走茶凉,就守心自暖;若,曲终人散,就安享经年。活着,以最真的情怀,站成最美的守候;以最淡的心,守一生最惬意的情。岁月静好,全在己心;寂若安年,全凭己意。
2、大家都一样天天的合天天的分到了曲终人散只偶尔地相互记起。其他辰光因为事忙谁也不把谁放在心上。
3、有开始,就会有曲终人散的一天,但我从不悲观,下个开始,会在不远处的。
4、他的建议太富浪漫色彩,太理想化,所以曲终人散,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5、谁会来带我走,逃开深锁我的忧愁,曲终人散的时候,我是否愿意承认这是尽头。
6、明知道结局是曲终人散,可当下却不得不放声大笑,直至在这样的尽兴中流下了眼泪。
7、我终生所爱慕的人啊,曲终人散后,不管我是要哭泣着或是微笑着与你道别,我都会庆幸曾与你同台。
8、真的想过要好好爱你的。就像从来未曾受过伤害,就像永远不会曲终人散。
9、秋风送爽枯叶飞,天马行空太妄为。秋雨一场百花残,不留温暖在人间。霜降天下似薄雪,曲终人散好纯洁。如诗如梦送温馨,为你打开快乐门。霜降送秋不回眸,短信迎冬好兆头。霜降快乐。
10、生活就是这样,给我机会表演所爱,也会时不时地忽然一盆冷水从头浇到底,提醒我有喜剧就有悲剧,有好梦就有噩梦,最好的应变方式就是一旦曲终人散,赶紧变回自己。
曲终人散一惆怅,回首江山非故乡。 万事浮云过寥廓,且醉杯中琥珀薄。这四句诗什么意思?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端午的诗词佳作,下面就整理了一些描述了端午景象,缅怀古人的诗词:
一、古人眼中的端午景象:
宋代诗人陆游在《乙卯重五诗》是这样描写端午的: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瑰奇纯粹。
这首诗的意思是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在南宋代诗人张孝祥笔下《点绛唇》中的端午则是这样的:
萱花,画堂昼永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
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
张孝祥笔下的端午节是色彩缤纷,热闹欢快的,把端午当天的景色,饮食和宴会都描写的无比美好。
这首诗的写的是萱草满地,榴花红艳,敞亮的庭院房间,白天绿荫满院,风消暑气。甜美的汤圆粉团,青绿可口的粽子,还有解渴解暑的菖蒲酒。身上挂着香囊神符,臂上戴着五彩丝缕,大家欢聚一起,互相祝福健康美好盛大的宴席上,有歌舞助兴,年年好个端午佳节。
二、关于端午节第一个就会想到肯定是爱国诗人屈原,而古代在端午诗歌也会缅怀屈原。
在元代诗人袁易的《重午客中》中是这样写的:
往恨湘累远,他乡楚俗同。流传存吊祭,汩没见英雄。
竹叶于人绿,榴花此日红。未须嗟旅泊,吾道岂终穷。
这首诗歌描写了袁易对爱国诗人的惋惜之情,希望自己也能和屈原一样为了民族大义奋不顾身。
这首诗歌的意思是作者从前总很湘江太远,无法亲自祭拜屈原,但是我在漂泊之中,看到了端午节和楚国一样的风俗。人们也在水边祭祀屈原,在国家败落的时候,也涌现了很多铁骨英雄。
今天是端午,我看到竹叶向着人,四季常青,我看见石榴花在眼前特别鲜艳。我不需要感叹自己旅途漂泊,因为我走的是一条有着无限希望的大道,那条路,就是像屈原一样,将爱国进行到底,这条路不会有尽头,也永远没有尽头,因为民族是存在和向前的。
这是一个爱国者在历史和现实中清醒清晰的定位。他的心像石榴花一样鲜艳,致敬屈原,致敬宋国。
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是这样写的: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诗人感叹世道的不公平,如此大的江水却洗不清爱国忠臣的冤情。
这首诗的意思是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三、古诗里也描述了很多古人在过端午节的时候的风俗和热闹的活动的。
在宋代诗人苏轼的笔下端午习俗是这样的,《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首诗记录了在宋代时期浴兰汤和佩戴五色丝线的小习俗,古代在端午节这天要洗澡,而且不能用普通的水洗澡,而是要用兰汤洗澡,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浴兰节。而彩线的来历是因为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所以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
这首诗的意思是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宋代诗人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中,则是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苏轼在这首端午的诗中,描绘端午的习俗: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
这首诗的意思是旧时人们用绫罗布帛等制成小虎形,缝缀儿童臂上,认为可以避恶消灾。将青翠的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以辟邪驱瘴,有驱魔祛鬼之神效。天上的纸鸢在飞舞,粽叶香飘十里,用樽装酒水吃着肉。江面上龙舟竞发,彼此呐喊助威,还有一些人在江边悲壮地大声吟诵屈原的《离骚》!
为了更好了能理解这些古诗词,下面介绍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小知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
曲终人散,曲终人未散,曲未终人已散的含义是什么?关于感情方面的
曲完了,人也各奔东西了,心里感到非常的难过。(再)回头看这山这河,却不是(我的)故乡。所有的事情都像过眼云烟一般只剩下了寂寥空旷,暂且醉于几杯薄酒吧。(题外:大概就是指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想起过去的一切感觉心里非常难过,然后就借酒消愁了)希望能帮到你,望纳
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重逢是什么意思
“曲终人散”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钱起所作的《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后人演绎为“曲终人散”,寓意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感情到了尽头,有情人只能分开,缘起缘灭,好聚好散。
“曲终人未散”是后人对“曲终人散”一词的改动而来,寓意感情虽然到了最后,有情人还是仍旧放不开,不愿分离,彼此束缚。
“曲未终,人已散”也是从后人对该词的改动而来,意指虽然感情缘分还没走到尽头,但有情人早已各奔东西,散落天涯。
扩展资料:
“曲终人散”的例句:
1、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2、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刘禹锡《竞渡曲》
3、曲终人散一惆怅,回首江山非故乡。——李远《仆久客钱塘有吹笛月下者同旅闻之凄然皆有归》
参考资料:
曲终人散空愁暮,繁花落尽终成空是什么意思
译文:一曲终了,人们未必都会散去。有缘分的话,自然再会相逢。
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这句诗是人们口口相传后形成的。并没有具体的作者、出处。
其中,“曲终人散”这个词,最早是在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中演绎出来的。原句意思指的是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后来“曲终人散”开始在古代诗文中频频出现,指分离、世事变化或寂寥的情绪。如唐·刘禹锡的《竞渡曲》: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宋·李远的《仆久客钱塘有吹笛月下者同旅闻之凄然皆有归》:曲终人散一惆怅,回首江山非故乡。
而这句“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是对原本诗意的颠覆释义,表达的是和原意完全相反的比较积极乐观的意境:即便可能分离,但仍旧积极面对心态。只要怀有期盼,就能够再度重逢。
扩展资料:
曲终人散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ǔ zhōng rén sàn,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有消亡的一刻,曲子停息了。人也就都散了。或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语出《省试湘灵鼓瑟》。
省试湘灵鼓瑟
唐代: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译文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
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
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
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省试诗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为五言律诗,六韵十二句,并限定诗题和用韵。 由于省试诗限定了题目和内容 ,又对声韵要求十分苛严,此类诗鲜有传诵人口的佳作。钱起这首《省试湘灵鼓瑟》,就是一首千古称赏的名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曲终人散
百度百科-省试湘灵鼓瑟
百度百科-钱起
歌曲弹唱完了,人都离开了。就剩自己一个人在忧愁暮色降临
下一句大概就是在美丽的花也有凋谢的时候
就是说不要对人间的悲喜之事太在意了,都会有终结的时候。再痛苦的事情也有过去的时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