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家族的女子为何要,选择哭嫁这种出嫁方式?

2.贵州沿河哭父亲的歌词

3.土家《哭嫁歌》:古老婚嫁习俗

土家族哭嫁歌歌词大全_土家族的哭嫁歌哭爹娘

山歌:

土家族民歌中首推山歌,一般多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也有五句一首。题材繁多,主要是抒情歌、叙事歌、神歌等。以下为一首情歌:

男: 小小姑娘我喊你,

我喊你十句呀,

你一句也不答我,

几时把你得罪了?

你一句一句给我说。

女:我的哥哥你喊我,

妈妈在屋怎把口开?

几时我妈不在屋,

我背着猪草看你来。

锣鼓歌:

也称挖土歌、山锣鼓、合音锣鼓等,是一种劳动歌,多表现土家人的劳动场景。如:

捆起腰带要崭劲,

把它挖起要斗形。

挖边哥哥要崭劲,

一步一步往前行。

摆手歌:

源于土家人祭祀土王而举行的一种礼仪歌舞。歌词主要是神话传说和过去的生产生活情景。如《人类起源歌》:

瓢泼大雨,

下了七天七夜,

水井的水,

雍尼不索尼,

钻进瓜窗里。

水冲卷起岩渣,

紧紧的堵住了瓜窗。

水涨破了天,

天塌垮到地上,

地涨升至天上,

天翻了,地覆了。

长篇叙事诗歌:

如《锦鸡》,有七章,724行:

卖身——

管家只问羊多少,

土司只问羊多壮。

谁管春哥饥寒苦?

只有长工问寒暖!

赎身——

一张字纸一条命,

今日才算自由人。

长工点起一把火,

卖身契约化灰烬。

重逢——

落雨太阳是情,

媒人讲话几句真?

有情有意心对心,

哪要媒人作引针!

重逢——

生不丢来死不丢,

好比青藤缠石榴。

青藤缠了石榴树,

花死藤干两不丢。

哭丧歌:

歌手们围在祭帐前,一人击鼓而歌,有时众人帮腔,依次轮唱。除有固定唱词的部分外,大多随编随唱。一般每句七言或十言,两句或四句一首。如:

孝家今夜打鼓闹(热),

三亲六戚都来朝(拜)。

满堂儿孙批麻戴(孝),

孝男孝女痛哭嚎(啕)。

哭嫁歌:

土家族姑娘出嫁上轿前边哭边唱的歌。有辞祖宗、女哭娘、娘哭女、姐哭妹、妹哭姐、哭哥嫂、哭姐妹、哭梳头、哭穿露水衣、哭吃爷娘饭、哭百客、哭上轿等。

其中骂媒人颇有趣:

背时媒人是条狗,那头吃了这头走。

娘家来吹女婿好,婆家去夸嫁妆多。

树上麻雀哄得来,岩上猴子骗得走。

豌豆开花角对角,媒人吃了烂嘴角。

铁树开花八寸长,媒人吃了烂大肠。

哭父,也颇有特点: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

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言难尽。

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费苦心。

四怕我们无文化,送进学堂把书念,

把你女儿养成人,花钱费米恩情深。

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

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肠!

女儿错为菜子命,枉自父母费苦心;

我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

为女不得孝双亲,难把父母到终身;

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

姐妹对哭词:

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

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

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

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

丢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

妹:梭罗树来台以台,望姐心里多宽怀,

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

土家族的女子为何要,选择哭嫁这种出嫁方式?

哭嫁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两个方面:1.哭嫁歌既有浓郁的抒情基调,又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如土家族“哭嫁歌”第九章表达要上轿时的感受:灯笼火把两边排,人家的轿子闯进来;

灯笼火把两边分,人家的轿子闯进门。

爹呵,娘呵,人家的轿子我不坐,

坐在上面像刀割,人家的轿子我不上,

人家的奴才我不当……

这种表述方式使得哭嫁歌既有感情的抒发和见解的倾泄,也有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2.哭嫁歌的语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方式。如土家族“哭爹娘”,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讲儿子与女儿在家中的不同命运:是你贵气的儿子,好像十五、十六的月亮呵,

月团圆;

是你下贱的冤家女,好像初三、初四的月亮呵,

缺半边!

讲自己被父母抛弃到别人家受苦,用排比句式和比拟、夸张的手法:你们把女儿丢下九重岩,

丢在海内水不涨,

丢在高山树不青,

丢在塘中不起泡,

丢在河中水不浑,

丢在岩脚不见响,

丢在天坑无影踪,

丢在青草坪,

青草也不生!

在“骂媒人”中,形容媒人的“花言巧语,东瞒西骗”,用夸张:你做媒人想穿鞋,

树上鸟雀你都哄得来,

你做媒人想喝酒,

山上猴子你都哄得走。

贵州沿河哭父亲的歌词

可能这与土家族的文化传统有关吧。出嫁本来是一件喜庆的事情,但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尤其是女方家的父母,自己从小捧在手心里的掌上明珠就要嫁为人妇了,心中自然是有万千的不舍。新娘子自然也不能表现得太过高兴,这样会显得很心狠无情吧。

哭嫁一方面表现了新娘子对家里的不舍和牵挂,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一种喜悦心情的表达,但是却用哭这一外在形式表露出来。但是哭嫁并不表示新娘子的伤心,嫁给自己的如意郎君,找到自己一生的归宿,即将开始的新婚生活对新娘子来说是充满期待和憧憬与喜悦的。

我们不能只看表面,哭嫁只是一种土家族人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而已。和其他全国各地甚至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新娘子来说,结婚出嫁都是一件值得开心和祝福的事情吧。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有一些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里,是新娘子出嫁要开开心心的,不能哭泣。而土家族的习俗正好相反而已。

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多了解不同民族多元的文化。只有在了解和懂得的基础上,才能有发自内心真诚的喜欢和尊重。无论是哭嫁,还是开开心心出嫁,相信所有的新娘子内心都是喜悦的,哭嫁是土家族人对婚姻祝福的一种表现形式吧。我们有机会可以亲身土家族体验一下他们的习俗和民俗风情。

土家《哭嫁歌》:古老婚嫁习俗

无独有偶,湘西南侗家人的充满戏剧性的“抢”亲,与湘西北土家族带有史诗性 (特定民族的独特知识总汇)的“哭嫁”,可以说是相互辉映的古老婚俗的两朵奇葩。在国内外,侗族的“抢”亲大概鲜为人知,但土家山寨的“哭嫁”却是早在50年代就已闻名世界了。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中有许多朴质无华却感人至深的诗句。请听: 忽听金鸡一声叫, 好像乱箭穿我心, 唢呐吹起“娘送女”, 镏子打起“大开门”…… 唢呐一声泪一滴, 扯娘罗裙扯爹衣。 苦命女儿送上轿, 亲生骨肉两离分…… 就是铁石心肠的人,听了这样声声呼号、字字血泪的哭诉,恐怕也难免潸然泪下吧。

参考资料:

相信我,没错的!

我们恩施土家族属古代巴人的后裔,自称“贝京卡”,即本地人的意思。是土生土长的,对这个地区居住的汉人称为“客家人”,即外来人的意思。土家族有自己的独特风俗习惯。

土家族男女之间可以同劳同作,聘礼不论贫富之家,均无奢侈之习,故有“婚不论财”之说。男到女家落户叫——上门;男方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方父母同意后,就择吉日由女方哥嫂、弟妹陪同看男方家里,叫——看廊场。

满意同意婚事就订亲,双方家人请人“合八字”,并将男女双方合的八字写在一幅纸上,各执半幅作为婚约凭证,叫——换庚贴。

换庚贴后,男方根据女方长辈多少,准备相应的信(肉)、茶食(酒、面条、饼干等),由长辈或哥嫂弟妹陪同到女方认亲、行礼。自此,男方都要到女家朝拜。婚事确定后由男方筹备彩礼,女方置办嫁妆,由媒人去女家商量成婚一事,叫——求喜。

在婚期的头天,男方将彩礼送到女家叫“过礼”。晚上,男方宴请亲朋中未婚子弟9人伴新郎饮酒欢歌叫——陪十弟兄。

土家姑娘在出嫁的头天晚上,须将脸上的汗毛扯净,将头发在脑后梳成圆鬓插上玉簪,叫“上头”(也叫扯脸),然后设宴由9名未婚女子陪宴叫——陪十姊妹。

出嫁时唱《哭嫁歌》,倾诉父母哺育之恩,兄弟姊妹手足之情,对家乡的依恋。哭嫁时,女方姐妹、哥嫂、母亲陪哭。

新婚夫妇拜堂后,由新郎把新娘背进洞房叫“背亲”。新婚夫妇3天后要回娘家向祖宗牌位磕头,与爹娘见礼,饭后,新郎新娘当天返回叫——回门。

以上所说都是祖上的规矩,现在改革开放了,都提倡新事新办,没有那么多的礼节了,但是孝敬父母,宽厚待人,土家人的纯补性格确是一代一代的延续着。

附:《哭嫁歌》歌词

土家哭嫁歌

哎呀我的爹

哎呀我的娘

画眉难舍翠竹山

鲤鱼难离舍养鱼塘

金钩吞下肚

牵心又挂肠

哎呀我的爹

哎呀我的娘

鱼也不怪鸟恋山

鸟也不怪鱼想塘

妹娃要出嫁

实该哭一场

哎呀我的爹

哎呀我的妈

接我的人来哒

锣鼓八仙吹进我的家

守闺门、绣鞋花

怎么舍得我的妈

心里乱咂咂

怎么舍得爹和妈

哎呀我的爹

哎呀我的妈

接我的人来哒

锣鼓八仙吹进我的家

织西兰、要出嫁

怎么舍得我的妈

心里乱咂咂

怎么舍得爹和妈